60歲以上老人梅毒感染每年增1000例左右 專家提醒早期絕大多數可治愈
  一度於上世紀60年代滅跡的梅毒,於上世紀80年代死灰復燃,近年來,梅毒更是維持每年4~5萬例新病例,年增幅約5%,更令人憂慮的是,去年因梅毒而死亡的人數達15人。
  本報訊 (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曾衛華)梅毒舊稱“廣瘡”,民間很多人以為它已經滅絕了。昨日,嶺南—北卡性傳播疾病國際學術論壇在穗舉行。專家呼籲:哪怕一次危險性行為後,也要記得篩查梅毒!
  據廣東省傳染病發病、死亡統計報告,2011年、2012年、2013年,全省梅毒報告發病、死亡的數據分別是46742人、14人;48279人、11人;48288人、15人。
  而根據廣東全省梅毒監測系統數據,2012年,每10萬廣東人中,就有51人在被動監測中發現感染梅毒,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.5倍。
  廣東省皮膚病醫院院長楊斌分析說,梅毒真的不是民間總以為的“滅絕”了,反而是1979年出現死灰復燃,至今平均年增5%的發病率更顯示,梅毒正在“逐漸燎原”。究其原因,改革開放後,廣東一直是經濟大省、人口大省,人員流動性強,因此包括梅毒在內的性傳播疾病發病趨高。
  更令性病防控專家憂慮的是,梅毒死亡病例在逐漸增多,近三年維持在兩位數,且2013年達15人。這意味著,可能很多未能早期篩查發現的梅毒患者,在經歷10年甚至30年的感染後,終因其他原因激發發病,這時已經進入晚期,極易導致死亡,且不知感染期內又傳播了多少人。
  “最冤枉”:約20%育齡婦女感染後無癥狀
  梅毒防控專家註意到,如今75%的感染者年齡段在20歲~60歲,尤其是60歲以上老人,梅毒感染報告每年增加1000例左右,專家分析老人生病住院接受檢查機會多、老人不帶避孕套發生高危性行為較多等都是原因。
  此外,婦女作為另一被感染群體也引起專家重視。廣東省皮膚性病防治中心性病科主任楊立剛說,女性梅毒感染率高於男性,而且在懷孕時會發生母嬰傳播,如2012年全省胎傳梅毒達1662例。
  2009年、2011年、2013年,江門地區作為試點,對育齡婦女總體梅毒篩查發現,陽性率竟達1.41%、1.04%和0.75%。
  而事實上,廣東梅毒防治經費覆蓋的是性工作者、同性性行為人群、性病門診就診者、孕婦等人群的重點監測人群。很多可能只是一次危險性行為的人,脫離了梅毒感染的被動篩查,可能就回到家庭,感染其妻子。
  楊斌介紹,梅毒早期可能無癥狀,或出現外生殖器小潰瘍、猶如過敏樣紅斑、皮疹等錶面癥狀,塗抹用藥1~2周後可錶面治愈,但其感染的梅毒病毒沒有清除,10年、20年、甚至30年,可能在免疫力下降、基礎病等激發下才顯現出來,這時,大多已經到梅毒III期。
  楊斌感嘆,晚期就診的很多病人,都是因為對梅毒主動篩查的無知,才導致家庭內被感染,“最冤枉”。臨床發現,約20%育齡婦女感染梅毒後沒有出現癥狀,直至三期甚至更嚴重時才就醫並檢出梅毒感染。
  梅毒檢測抽個血即可
  “哪怕一次危險性行為後,也要記得篩查梅毒!”楊斌、楊立剛等專家均如此呼籲。
  專家表示,梅毒檢測非常簡單,抽個血即可,在綜合醫療機構,查一次梅毒的價格也僅10幾元到30幾元不等。而平常就有高危性行為的人群,更應該每年接受一次梅毒篩查。
  早期感染後,青黴素的治療作用非常好,絕大多數可以治愈,且不會再具傳播能力。不過,對於主動檢測梅毒,專家支招,還是要到規範運作的醫療機構,提防一些存在欺詐的小診所等不按診療規範指南操作,或過度治療。
  此外,專家還呼籲,目前梅毒等多種性傳播疾病的治療還沒被醫保、公醫覆蓋,因此造成很多患者在看病時,要求“寫別的診斷”,這種虛假報告,將使傳染病監測“充水分”,危害到公共衛生。  (原標題:廣東梅毒感染率為全國1.5倍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muuckciuzsn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